当前位置:春满四合院>历史军事>家父隋炀帝> 第593章 你比我会说话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593章 你比我会说话(3 / 3)

高士廉跟着工部侍郎柳肃去了一趟巴蜀,修建寺庙,买卖僧籍,钱捞了不少,但是不敢花,因为这钱见不得光。

谁都知道他很穷,要是一下子翻修府邸,御史台的人就要问了,你钱从哪来的呢?回答不上来?走,刑部去一趟。

所以眼下的高士廉有钱,但家里哪哪都看着寒酸。

杨瑞看向杨瑾,问道:“咱俩有没有月俸?”

“没有吧?咱俩的用度,不都是父王的吗?”杨瑾道。

高士廉一愣,这话我可不敢接,你二位是亲王,亲王是正一品,怎么可能没有俸禄?

但是韦珪没想那么多,直接道:“你们俩有食邑,根本都不用在乎那点俸禄了。”

“这么说,我应该也有俸禄?”杨瑞问道。

韦珪点了点头:“我阿爷是勋国公,这是从一品,月俸八千,食料一千八百石,杂用一千二百钱,禄米六百石,您二位虽然是正一品,但按照我大隋制,月俸与从一品是一样的。”

“这么一听,确实没多少啊?”杨瑾大致算了算道。

他们俩要是郡王,是有实际封地的,但是成了亲王,反而没有了,但是食邑很多。

亲王的食邑是一万户,是以户计算,不是以丁,而大隋纳税,是以丁算的,所以他们俩每年食邑缴纳的赋税,是一直在变换的。

就按丁计算,一丁一年缴纳五百斤粮食,一万丁,这就是五百万斤,按照当下的度量衡,约等于十四万石粮食,论户算的话大约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。

他们的俸禄跟食邑比,确实不值一提了。

不过大隋至今,有两种度量衡,杨坚那个大制度量衡,几乎沿用至清朝,但是杨广改革后,复依古制,又成了小制度量衡,这个小制度量衡到了唐朝,就不用了,又用了杨坚那个。

大制度量衡,就是由杨坚开启的,明末清初顾炎武称此为:三代以来,权量之制自隋文帝一变。

三代,就是夏、商、周。

所以真要按照华夏主流度量衡标准来说,杨瑞每年食邑的粮食总量,在七八万至十万石之间,这样听起来,就没有那么夸张了。

毕竟杨坚时期的一石,是120斤,现在才35斤。

“咱俩食邑纳的赋税,你见过没有?”杨瑞问道。

杨瑾反问道:“你见过没有?”

杨瑞摇头,杨瑾也跟着摇头。

韦珪眉角一动,心知自己说错话了,赶忙弥补道:

“因为你们俩还没有成年啊。”

杨瑞皱眉道:“不一定吧,我还是河东王的时候,我知道河东郡那边是给我缴纳赋税的,虽然我没见过,成了亲王反倒没有了?”

“别想了,”杨瑾直接道:“被咱阿爷给花了呗。”

杨瑞一愣,赶忙道:“话不能这么说,没有阿爷,咱俩哪来的爵位呢?所以那个钱啊,本来就是阿爷的。”

“嗯,”杨瑾点了点头:“你比我会说话,是这个理儿。”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